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华清 从早8点到晚9点,是广州市番禺区万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口罩产线目前的排班安排,这已经是松一口气的情况下。在前一阵最忙碌的时候,万福的口罩产线曾经试过24小时运转。
万福成立于1997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的场景,它在2003年SARS病毒肆虐广东时也经历过,但当时主要生产的是脱脂纱布口罩。
在万福生产部经理黄太保看来,正是因为经历过当年的“非典”疫情,当公司要求员工在今年1月24日(除夕)复工的时候,员工们非常理解和配合。
万福的情况,是全国防疫物资生产的一个缩影。尤其对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而言,17年前“非典”的惨痛记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建立在这两者之上的地方政府和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应急反应能力,综合作用,使得广东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物资生产中,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从2月到3月中旬,广东累计生产的口罩机占到同期全国产量的8成;口罩、口罩机、贴条机、胶条4类物资国家调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4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介绍国内防疫物资产能情况时称:“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或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企业也正在尽力组织扩大出口。”
从1月下旬疫情爆发初期医用防护服告急、普通市民“一罩难求”,到现在有余裕出口,背后既是国内疫情防控成果的体现,也是工人、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增产、转产防疫物资的体现。
企业转产增产
口罩是疫情期间需求量、消耗量最大的防疫必需品。疫情前,提起国内密集生产口罩的地区,人们想到的可能是“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长垣,或者有“无纺布之都”称号的湖北仙桃——无纺布是口罩生产的原材料之一,甚至江浙一带的口罩生产都比广东更有存在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广东省内具备医用口罩生产注册证的企业只有26家。从原本不具备口罩产能优势,到疫情严重时口罩的国家调拨数最多,广东口罩产能的突飞猛进,是企业加班加点转产、增产的结晶,折射广东制造业的韧性。
比如,比亚迪就在此次疫情期间从口罩生产“门外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工厂,目前日产能达到1000万只。
促使比亚迪造口罩的现实原因很简单:疫情发生后,比亚迪没有足够的口罩进行复工复产。制造型企业员工人数多,且是线下生产,口罩需求量大。工业富联在2月初决定转产口罩,设计产能达到日产200万只,首先满足的是集团内部百万员工自用。
1月31日,比亚迪成立造口罩的专项小组,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亲自挂帅,动员了公司具备生产、制造、加工、设计能力的12个部门、3000多名技术工程师。结果证明,虽然比亚迪是新入的口罩生产者,但它原有的制造业积累,给它提供了场地、人员、技术、设计、硬件生产等方面的转产优势。
比亚迪原本想买口罩机,但当时市面上口罩机稀缺,找到的货源交货周期至少要45天。比亚迪决定自研口罩机,用3天时间画了400多张设备图纸;口罩机有1300多个零件,春节期间很多零件供应不上,就把公司做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用到的模具以及上万台CNC设备调集起来,发现少什么零件,就近在自家的模具车间直接生产。只花了7天时间,比亚迪就造出了自己的口罩机,甚至比一些口罩机生产企业需要的15天还要快。
场地方面,比亚迪现成的手机组装生产车间,提升净化等级就可作为生产口罩的净化室。口罩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每条产线仅需两三人值守,从原有产线抽调出数百名,就可支持口罩机24小时运作。原材料方面,比亚迪称,深圳市政府帮忙对接了价格最贵、最稀缺的熔喷布。
在广东,除了比亚迪、工业富联,广汽集团、格力电器等知名制造业企业,也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它们的转产故事,跟比亚迪有类似的地方。比如,格力原本并不造体温枪,但它还没复工就有企业找它协助生产体温枪,因为格力原本就能做开模等工序。格力也是首次造口罩机,但它原本就具备装备制造能力。
切入一个新领域且迅速产出产品,并不容易,幸而口罩、口罩机等大多数品类防疫物资的生产技术门槛不高,广东多年的制造业积累成为顺利转产的基础。
增产方面,广东亦不乏产能提升数倍的口罩生产企业。
比如上文提到的万福。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万福生产的口罩品类主要是无菌型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但无菌型医用口罩要经历14天的解析期,出货周期需要16天左右。广东省开通防疫物资的应急备案通道后,万福申请到了应急备案号,改为主要生产非无菌型的医用外科口罩,投放给民用,解析期缩短到7天,出货周期能比原来缩短一半。疫情发生前,万福的口罩设计日产能只有2万只;疫情发生后,添购了一台50万出头的设备后,产能翻倍。
政府应急反应
广东省工信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介绍,1月23日,省内在产的口罩企业只有2家,全省只找得出4家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1月24日,全省在产的口罩企业增加到10家,但全省口罩日产能只有83万只,全省的常住人口超过1.1亿人,口罩需求缺口依然很大。
推动原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甚至增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防疫物资,迫在眉睫。
口罩、酒精、防护服、消毒液等消费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企业产能自然不会高,单纯靠市场行为扩产,反应耗时较长,但疫情防控争分夺秒。在这场防疫物资应急生产战斗中,政府的激励引导、简化审批程序等,大大加速了产出过程。
广东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省商务厅、卫健委等部门迅速成立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一组。同时,工信厅内成立疫情防控专责领导小组,疫情期间尤其是春节假期24小时“双值班带班”,用“战时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克服生产困难。
1月24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防控急用器械实施特殊管理的通知,为防疫物资的生产开辟绿色通道;2月1日,省药监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应急审批程序,口罩防护服等药品、医疗器械,纳入应急审批,网上即时受理、先审批后审核、指定专人全程跟进。
多家取得医用口罩生产应急备案号的广州企业告诉记者,公司申请“粤(穗)械应急备案号”大概花一周,而常规状态下申请医用口罩的“粤械注准号”大概需要3—6个月。
2月5日,广东省工信厅会商省财政厅出台政策,奖励疫情防控急需重点调拨物资生产企业和通过技术改造快速转产防疫物资的企业。
2月7日,广东省工信厅出台支持防护新冠肺炎用品(具)装备企业扩大生产的奖励政策,对省内注册的口罩机、防护服、贴条机、负压救护车等重点急需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等装备企业,在服从国家和省医疗防控物资调度要求的生产销售予以奖励。实际销售发生于2月7日—4月20日期间,最高按每台(套)设备售价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奖励;最低按每台(套)设备售价不超过40%的比例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广东省工信厅长涂高坤解释,2月5日和2月7日出台的奖励政策,一项支持买机器扩产,一项支持造机器生产,“一环扣一坏,企业越早行动奖励越大”。
2月19日,广东省工信厅就开始兑现技改奖励。截至目前,全省已经举办不低于5场政策奖励兑现活动。
疫情期间,广州兴世电子有限公司投入1440万元购入全新自动化设备生产口罩,每分钟可生产1000片,日产能最高可达100万片。2月28日,兴世电子就收到了省工信厅的技改奖励资金确认函,金额550万元。
为指导企业转产,2月20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编撰了《口罩投(转)产技术指引》。
精准服务企业方面,多家生产医用口罩的广州企业告诉记者,政府从大年初五左右就接管了公司防疫物资的生产,管控小组成员来自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收储单位等。即使是小微企业,入驻企业的人员最多时也有7人。管控小组成员每天对公司防疫物资的生产全程跟踪,上报每天的产量、出货量、检查产品质量等,对公司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也会即时上报与协调解决。
广州白云区一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的经理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公司原来的口罩耳带供应商突然断供,在政府的协助下,公司迅速联系上增城的一家供应商,才得以顺利出货。
广东省工信厅提供给经济观察报的资料显示,目前已经累计推动省内1929家以及省外373家疫情防控物资产业链配套企业复工复产。
生产节奏把控
对参与防疫物资生产的企业来说,对疫情形势的判断关乎钱袋子,使得生产节奏的把控尤为重要。
前文所述的广州白云区口罩生产企业,成立于1999年,经历过“非典”。该企业的经理告诉记者,老板对新冠疫情的嗅觉较为灵敏,年前留意到武汉的情况,在原材料涨价前下单购买原材料,也有想过增设备,但设备毕竟贵,犹豫了一下。跨到正月,口罩设备价格就疯涨,贻误了商机。
尽管万福的黄太保并不愿意透露口罩业务的盈利情况,但他坦言,从疫情爆发到现在,“生产口罩的多多少少都会挣到钱”。这个判断得到上述白云区口罩企业经理的认同。疫情前,他所在公司口罩业务的营收不到总营收的十分之一;但过去两个月内,口罩业务的营收会占到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广东省政府官网披露,截至3月中旬,省内在产的口罩企业从1月23日的2家增加到217家,日产能超过2300万只。
随着口罩产能的增多和国内疫情形势转好,国内的口罩订单量有所缓和。黄太保介绍,广州市政府在1月29日接管了万福,原本全部收储万福生产的口罩;3月初,政府的收储比例降为30%,万福得以将部分产能供给新老客户。4月7日,万福接到通知,政府暂停对万福的管控,不再收储万福的口罩,但依然要掌握万福的生产情况。
在政府降低收储比例的同时,黄太保接到很多海外订单,但目前万福既没有欧盟的CE认证,又没有美国的FDA认证,做不了出口订单。万福正在争取海外的口罩资格认证,黄太保透露,万福很快就可以拿到CE认证。
广东是出口大省,海外防疫物资订单传导到广东企业端,并不让人意外。但在加班加点生产的同时,企业也会迷茫未来的产能计划。目前,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价格都偏高。如果对疫情趋势判断比实际悲观,或者产品不符进口国标准从而导致过剩产能,等口罩价格下跌,利润会大幅缩水。“平面型口罩还好一点,N95这种比较贵的,下滑空间太大了。”上述广州白云区企业经理称。
他介绍,如果是在疫情早期进入或扩产,收回成本没有问题,政府还会有奖励、补贴——他所在的公司,1月24日复工,光市里和区里给的复工复产补贴就有20万元;如果原来就有口罩客户,特别是供给医院的,就算有过剩产能,也可以消化掉;但如果是新进入者,想要捞快钱,到这时候才进入,风险较大。
另外,监管层也加大了对假冒伪劣防疫物资的打击力度。4月5日,中国海关总署通报称,自3月31日以来,海关查获非清单企业生产或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物资1120.5万件,其中口罩994.1万只,防护服15.5万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08.5万份,红外测温仪2.4万件。
工信部在4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将加强产业链协调,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精准对接国内外需求,指导企业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继续为海内外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